中文  English
行业资讯
上海发力工业互联网明确三年目标日期:2016-12-07 

到2018年,上海将打造30个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培育300个创新发展应用项目,全市范围内建设3-5个实践示范基地、10个功能性公共服务平台,并涌现出20家以上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能够提供自主、安全、可控的系统集成与解决方案的服务商。


上述信息是从上个月结束的工博会上透露出来的。在工博会期间举行的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产业发展(上海)论坛暨2016工业互联网峰会上,与会代表就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下,如何将智能化、互联网化的概念和技术渗透至工业的每一个环节实现转型升级的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奠定工业互联网引领地位


“工业互联网”概念由GE公司在2011年提出。GE总裁伊梅尔特称,所谓工业互联网,就是一个开放的、全球化的网络,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GE认为,工业互联网是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传感技术及互联网的高度融合,它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并最终将人机连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重构全球工业,激发生产率,让世界更快捷、更安全、更清洁、更经济。


“当前网络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已从局部向全面渗透,从消费领域扩展到生产领域,从生产变革向模式创新阶段发展。”工信部通信管理局副局长刘杰表示,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是培植工业和通信业发展新动能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全球竞争力的题中之意。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李海花指出,大企业发展工业互联网要求对外协作的程度越来越高,对其组织架构会带来很大挑战;对中小企业来说,则主要涉及资金和成本方面的压力。


“上海应准确定位并发力工业互联网,率先在全国奠定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引领地位。”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表示,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有利于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加快发展动能和生产体系的转换。


向“新四化”模式转型发展


据了解,上海自2008年成为国家首批两化融合试验区以来,在企业信息化应用深化与集成、智慧园区和服务平台建设、两化融合标准制定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应用范围和程度不断拓展,为开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信息技术在促进企业之间的业务协同和组织方式创新,推动企业互联网化转型等方面仍有不足,需要以工业互联网来促进全产业链统筹发展和全流程体系同步创新,打造健全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生态体系,加速产业互联网化转型。


《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应用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中明确提出,上海将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与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钢铁化工、都市产业等六类重点产业,通过实施互联互通改造、试点示范引导等,促进物联网、工业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围绕重点产业的工业互联、数据互通,实现制造业向工业互联网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化延伸等“新四化”模式转型发展。


中国商飞公司的产品研发制造全程均在全球协同网络环境平台的管理下开展,就是网络化协同的代表。


商飞公司仅负责飞机的总体设计,把零部件设计、制造工作全部外包给全球各地零部件供应商。商飞利用计算机模型进行总体结构的虚拟装配,利用每个部件的生产数据进行部件的组装和校验工作,组装完成的各机体被运送至商飞公司的总装工厂,进行最后的大部件对接和总装工作。商飞公司ARJ21支线飞机全机的31000项零部件中,有超过77%是在全球10多个国家、104家供应商之间协同研发和制造完成的。


邵志清表示,未来三年,上海工业互联网的生态体系将初步形成,全市基于互联互通的智能制造能力、基于数据驱动的创新发展能力以及基于组织创新的资源动态配置能力实现总体提升,力争成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城市。


(来源:新华网)